盼了一年的春节假期在“包饺子”、“抢红包”、“走亲戚”中不知不觉用完了,就在过去的一周,全国上下欢度春节的时候,一条“结婚要交二胎保证金”的消息闯入人们的视线,在各大社交平台流传开来。
经历了“被相亲”,战胜了“催婚”,却撞上“二胎保证金”?少男少女们心里苦啊!

事情还要从一张图片说起。

谣言截图
“结婚登记要先收5000元二胎保证金。”
“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返,不生就不返。”
一张微博截图的内容突然在网上引起热议。
一些网友表示听说过此类规定,涉及地区有四川、江苏等地,金额有3000元、5000元、8000元等不同标准。

网友发表内容

网友发表内容
结婚?领证?生二胎?奔跑在相亲路上的小编...

随着事件逐渐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发帖求证此项规定是否真实。
民政局:不存在的 传言煞有其事,那么网友描述的情况是否属实呢?

四川省民政局澄清 新华网报道
2月17日,四川省民政局负责人告诉四川在线记者,“收取二胎保证金”没有法律依据,是谣传。

湖北网警辟谣

四川日报辟谣
各地网警和新闻媒体也纷纷辟谣,“二胎保证金”风波告一段落。
老谣言:换个马甲你就不认识我了?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开篇的截图发文日期不明,甚至连年份也难以确定,这半路杀出的谣言究竟是何来头?
小编顺着时间线一查...

原来“办结婚证要交二胎保证金”的谣言从2013年开始就在网上出现,之后,类似谣言一直存在。

13年谣言截图
2015年底,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的提出,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二胎保证金”的谣言在2016年春节期间集中出现,引发高度关注,而这波“小高潮”的导火索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条微博:
2016年2月13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网民网友@莫忘初心、庚雪发布了一条微博称,当地民政局办理结婚证要交二胎保证金。随后这条微博在三小时内转发数量上万,引发热议,不久后原博被删除。
2016年2月14日当天,黑龙江齐齐哈尔、江苏南通、山东威海等地收取“二胎保证金”事件均被当地政府辟谣。(信息来源于人民网)

2016年2月16日人民网截图
当时人民网“求真”栏目针对此事采访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卫计委也出面澄清。

国家卫计委辟谣截图
尽管当时各地民政部门迅速辟谣,但在今年春节期间,面对与前几年一模一样的内容,依旧有不少人信以为真,在社交平台迅速转发分享了该谣言,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小编:擦亮眼睛鉴“三无” 对于这类网络谣言要如何识别,避免上当呢?
如果国家确实出台了相关政策,该政策一定会由权威部门通过正式渠道公开发布,并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公众很容易就可以在网上查找到相关规定,即使毫不知情也可以去相关机构进行了解。

这样漏洞百出的谣言,为何能够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
原因就在于二胎政策实施后,国家大力鼓励生育,在此前提下,公众对于“二胎”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类谣言恰恰贴合了公众关心的话题,容易被相信和传播也就不难理解。
捋清了“二胎保证金”的来龙去脉,各位有情人就可以放心地去民政局领结婚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