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节目和当下娱乐圈怪现象应该可以互为对照,叫《表演者言》。

打分很高但是打分的人数少,可能有点高冷吧。
这是周迅联合电影频道《今日影评》共同发起的一档“表演文化传承系列特别节目”,简单说就是周迅会和不同的演员谈论表演。

看海报就知道,真是好演员,全是好演员。
黄渤、段奕宏、冯远征、秦海璐、吴君如、赵立新……只有一个流量是易烊千玺,是以聆教的姿态来参加主题为“传承”的最后一期。

和《演员的诞生》这样热闹的节目不同,这里没有演员来挑战,也没有导师评价,也没有上台示范,简单质朴,只是周迅坐下来和不同的演员谈话。

谈得还特别技术流,没有八卦,不追求综艺感,只是在讲演员怎么背词、怎么演戏、怎么找感觉、怎么突破自己。
这样的节目,看起来和观众无关。吃一顿饭,也不一定要知道厨师从哪里买菜找什么锅给你炖汤。
可是很奇怪,我还是很爱看。
——————————
首先是干货好看。
不专业的艺人讲“工匠精神”,真是让人听了就来气。那些嘴上说着要当人民演员人民艺术家却拿不出行动的偶像明星们,发言有一个共同点——假大空。
而周迅和各位演员的对谈就不同,他们能讲出很具体而有说服力的内容。
例如非表演专业的黄渤说第一次演戏不专业(PS第一次就是和管虎导演合作的《上车,走吧》)

黄渤连机位在哪里都不知道,摄影师要用脚拦着他,说他出画了。

周迅也点头,她也不是科班出身,演戏都是片场学习,“看光”(演员要注意光的位置,站在打光区域内)这件事也学了很久。

黄渤还很认真地说,他在电影《斗牛》里如何学着跟牛相处,学会“控制”。

跟人是可以用语言沟通的,跟牛怎么沟通呢?黄渤说,没办法,天天喂草,跟它一块儿待着。就这样演戏也很难,牛控制不住出画面这条就废了,所以要控制着自己和牛的位置,但人还要在角色里,所以理性和感性之间来回跳跃。

听黄渤讲演戏之难,也感知到真正的演员有多难,他们不但付出了自己的情感,还要强迫自己分裂出两个脑子来处理技术问题。

这个话题后面还有一个微妙的呼应,奚美娟那期,周迅和她一起回顾早年间的一部讲述吸毒的电视剧《红处方》。

当时奚美娟和周迅演一对母女,妈妈是戒毒医生,女儿染了毒瘾。奚美娟说周迅有一个现场反应非常好,从床上弹起来,情绪到位,但她又怕周迅激动忘了走位挡住自己,画面在技术上就不过关了。

但周迅那一次,不偏不倚,角度正确,就站在了一个不会挡住奚美娟的地方,演戏的情绪还很到位。

奚美娟赞叹这是周迅精妙的第六感。

看第一集的时候觉得说自己不会看现场光线的周迅很可爱,看到奚美娟那集,周迅其实早在1997年就有在片场走位的直觉。
真是有天赋的演员,也真是谦虚的演员。她这么有天分,还更愿意记得自己犯错的部分。

真正的演员不说自己有多努力,但他们做的功课拿出来是很有说服力的。
冯远征说自己有个记忆库。

周迅则详细讲了如何设计角色:演《画皮》的狐妖小唯,走路和站着的时候是不站直的,这是她想的。

还有看陈坤的时候小唯会稍稍歪头,这是她养小狗时观察到的,动物就是这样看人。

这个节目里,不同的演员的相互评价,也是基于职业的相互尊重
周迅和秦海璐那一期,她们俩是欣赏对方的,不是无谓的吹捧,而是很切实地讲了对方工作上的优点。
周迅在赵立新那期里就很坦诚地说自己早年的短处是不会背复杂的台词。《大明宫词》里的华美文字对从前她的就是个负担,只能硬背。

秦海璐那期周迅再一次说到背台词的问题,跟秦海璐合作很佩服对方,秦海璐能现场看剧本两遍就背出来了。

周迅说自己会头一天背很多遍词,不解秦海璐为何有惊人记忆力,但秦海璐说,自己是前期做所有的工作的,要看所有人的剧本,做所有人的人物分析,理解了故事走向和情景,词会自然记住。

因为剧本都吃透了,背词儿当天很轻松。

秦海璐赞周迅入戏深,发自内心去演,演个角色就走不出来,很“耗神”。

所以周迅演完戏就是工伤,秦海璐还开玩笑说周迅签合同,八个月的戏应该签一年,还有四个月疗伤用。

早就听说周迅是用自己的亲身感知来演戏的,听到同行评价,更觉得真演员给观众的不光是表演,更是拿出了自己生命的能量来奉献。

大部分时候这些演员讲演戏本身,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当下的所谓影视圈怪现象来批评。这档节目更愿意展示高手之间交流如何变得更优秀。
但我们能看出来,他们和所谓“流量”完全不同。
主持人提到赵立新演话剧《大先生》,台词特别多。

然后就说到看不看提词器,赵立新只说:演话剧看提词器,江湖名声都坏掉了。

“分内之职,没啥好讲”。

那是一种很高贵的理所应当。
影视剧一个镜头拍的段落当然比一场话剧少得多,但不少大明星在片场是要助理一句一句在边上题词的,他们看到赵立新这样的骄傲,会不会羞愧?
赵立新又说,演员不要老想自己在镜头里好不好看,老想着光线角度好不好。这样的人他形容是“两张皮”,说着台词却无法让人感受到人物的存在。

周迅立刻补充:如果跟自己演对手戏的人这样,她会很不舒服,受干扰,只好一再警告自己要专心,最后无视对方,当作另一种训练。

不专业的演员去跟专业演员合作,你们都是在干扰别人工作啊!!
冯远征还说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演员很短的间隔内接多部戏甚至轧戏。
冯远征说自己八个月拍了三部戏就枯竭了,丧失了演戏的方向,只是调动表情在对付,必须回去演话剧汲取养分。

还有明星演戏过于爱美的问题。
说到所谓的服化道,周迅讲的是,穿了不同朝代、年代的戏服,会对自己演戏的行为方式有影响,穿着秀禾的鞋子,不好走路,自然小心翼翼。但周迅没有说什么衣服好看什么衣服不好看。

段奕宏接着说:“怎么驾驭戏里衣服,是演员要做的功课……你是爱你心中的艺术,还是爱艺术中的你自己。”
这个话说的得复杂而含蓄,但我们能品出来,段奕宏对自恋的演员发出了警告:为艺术工作的时候,不要关心自己多于关心艺术。
这也是一堂审美情趣课,听了演员们的讲解,觉得自己平时看戏的感受也不一样了。
黄渤说,真实是个比较高的表演目的。

周迅说,纪录片式的演员是很好的。

但“真”这件事,本身足够演员们为之努力一生了。
黄渤是从纪录片里找演戏灵感的,他说自己在《亲爱的》里面演的父亲是有原型的,他看纪录片被这个父亲找到孩子的真实反映感动了。

就是这样

黄渤很谦虚地说,他尽力去还原这个真实,但自认表现出来的仅仅是万分之一。

请看黄渤的“万分之一”↓普通观众可能觉得已经哭得很好了,但作为演员他有自己的清醒。

我还喜欢看这些演员讲自己如何选择表演事业的心路历程,那本身也是充满冲突感的人性和人生。
段奕宏是考了三年才上的中戏,但他很详细狂**描述了自己的表演梦,如何从伊利做了三四天的硬座火车到北京,考不上,理所应当,却爱上了北京和中戏,有一种欲望想留下来。

王千源说自己大学毕业被分配去儿童剧团,天天演动物演植物,于是就混日子

但是小孩子们却很用心观看了演出,王千源瞬间觉得自己有点“无耻”,糊弄了世界上最真挚的观众,从此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

周迅呢,她很平静地说,我有表演能力。

表演是件自己能做好的事,其他的事情不是。

表演让她感觉自在。

有“我天生就应该干这一行”的自信,是很值得羡慕的命运。
这些表演心得,我们看个热闹,也觉得很迷人。
听他们讨论业务,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美学课。看高手说怎么控制,怎么静水流深,怎么哭怎么笑,怎么从真实生活的悲欢里体验,听完了好像对人世间的情感也能更理解一层。
更是喜欢看他们认真的样子,喜欢看他们对自己职业的痴迷,喜欢他们因天赋和喜爱而工作就找到了快乐的境界。
那是真正的职业感,对自己对观众都负责,我们看到的是一闪而过的戏,他们可能付出了十倍百倍的努力。
有见地的演员,讲职业荣誉感,都是有感染力的,王千源在讲完了不能糊弄小朋友的故事之后,给出了一个自己的工作态度:“他用生命去看,你用生命去演,你不好好演,他好好看你就浪费他了。”

这样的热爱和奉献,没有拿出真诚去工作过的人,应该不会懂了。